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也承诺,开学后,将从学校找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布鞋妹妹”做长期心理疏导。但是,至今“布鞋妹妹”仍没去上学,她不敢去也不想去。她最大的心病是:“我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我。我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还怎么上学?” 她被父亲带到郑大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的专家说“布鞋妹妹”的心理出现了应急障碍和厌学症,必须及时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如果住院观察,每月至少6000元,高额的费用让邱先生望而却步。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认为,“布鞋妹妹”身体没有明显伤痕,学校也就不好处理打人的学生。这样,“布鞋妹妹”所受的心理伤害无法得到释放和宣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心理伤害都将伴随着她。而打人的女生们,也因网友的讨伐,陷入舆论的高压之中。 无论是打人者还是被打者,都需要一段心理疏导时间。 ●反思 网络善意传播可能成为“暴力” 天之权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张少春律师分析,是视频的上传和不断转载,使得一件普通的校园暴力向更大的网络暴力事件发展,最终让“布鞋妹妹”和她的家庭陷入悲痛和无助。 这段视频的上传者和转载者都是网民。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人肉搜索来寻找施暴者并对其进行舆论谴责。但由于视频的拍摄、上传者没有对视频做马赛克等技术处理,导致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曝光在万千视线之下,十几名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名誉和心理健康因此受到侵害。“为什么一件谴责打人者的网络事件,最终受伤害最大的却是被打者?答案很简单,网络视频的上传者和传播者,都严重缺乏一种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也没有从技术上保护当事人。”张少春说,“布鞋妹妹”事件再次提醒网友们:在我国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现实下,网友参与网络事件时,要尽可能地从技术上保护事件中的受害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不然,善意的传播有可能成为一种升级的暴力。 责任编辑:吴勇 (责任编辑:布鞋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