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漫长,形成了东西文化的巨大反差。作为人类文明一部分的鞋文化,必然也存在东西方的回然不同的风格。 一、中国:和谐、庄重、丰富的想像 我国古称鞋为毂(音洒)或履。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三干多年前的《周易》己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屦,可以屦霜”里的“屦”,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用麻、葛编成的鞋。 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楦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渭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楦。孙膑就穿着这种皮楦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渭。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两干余年前的皮楦。 东方鞋文化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1)注重精细的艺术表现和工艺表现 大量的图案和饰件表达丰富的想象,以浪漫主义的情调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 (2)注重气派稳健的氛围效果 它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庄重、感观高雅(男土皮鞋更是突出),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在以孔孟之道为文化内核的思想指导下,对鞋的文化追求也力求稳重、平静,有助于形成安宁、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些会引起过分感观刺激从而造成烦躁心理的鞋产品,一般不会受多数人的欢迎; (4)鲜明的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鞋都带有其鲜明的民族个性。 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冰封雪掩的长白山到亚热带气候的南疆,各族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保护自己、美化生活,掌握了就地取材做鞋制靴的生存能力,大大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各民族运用动物革皮、植物草木和手工织品等独特的地域材料,创造出绮丽、色彩斑斓的中华鞋饰文化,每双鞋凝聚着该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民族感情与审美意识。这点我们在前面已作了专题论述。 二、西方:充满着躁动、不安和遐想 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就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 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从此法国贵族男女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还有一种传说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双奇特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很显然,西方的鞋文化充满着躁动、不安和遐想,尽显西方人的扩张和冒险精神。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崇尚人体自然美 西方女人大多数想裸露和尽显脚型之美,男性则通过夸张显示自己的健康和力量。女性要求穿着皮鞋后,使自己更美丽,更有个性。男性对皮鞋的要求则强调舒适愉快,使鞋符合他的脚型,使脚行动自由、方便、宽松、充满活力; (2)最大限度地吸引异性 许多西方女性通过鞋的造型使其双腿的曲线给人更优美的感觉,通过夸张的色彩吸引别人去品赏她优美的形体; (3)突出表现个性 西方人穿鞋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 (4)追求感观刺激 西方人穿鞋追求新颖,个性化,如性感、另类等,形成不寻常的感观刺激。 就拿性感来说,性感之鞋诱人春情荡漾,对之如痴如迷。但人们迷恋的不仅仅是鞋子,还有穿鞋的整个人。几个世纪以前,法国出了一种被叫做“来看我”的鞋子。鞋商设计这种鞋子旨在诱使男人的眼睛在某个女人走过去后仍然对她紧追不舍(今天的制鞋商称此为“背后的兴趣”)。欧洲所有的女人都迷上了这种时髦货,因此这种鞋子流行了很长时间。其实,时至今日,“来看我”式样的鞋子仍然流行于世,不过稍有改动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系带朝后无帮的高跟鞋就属于此类(如“赤裸的凉鞋”)。鞋后部和鞋跟上的其他装饰物也是为同样的目的而设置的。它们都向男人的眼睛发出了“跟我来”的信息。 什么样的鞋称得上是性感的鞋呢?杰出的鞋类设计师贝斯,勒文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性感的鞋,就是能够显示穿鞋者的个性和她的感官特点的鞋子。鞋子对脚背就有这种作用。鞋跟的高度和制鞋材料的手感是重要的。”然后她补充说,一旦鞋子变得性感,生意也就更兴隆了。 (责任编辑:布鞋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