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婆婆牌” LOGO:暂缺 优点:黑布或花布缝制,穿着舒适 价格:小孩鞋7-8元,大人鞋10多元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戴着黑框老花眼镜,可爱地冲着镜头微笑,手里还捋着棉线——这是一张流传在网上的照片。“这位老婆婆好多岁,住在哪儿哦?”不少网友感到好奇。 日前,早报记者找到了这位年近八旬,在金堂淮口镇做手工布鞋的唐婆婆。在这个小镇上,不仅唐婆婆,还有10多位老婆婆卖土布鞋,老街也因此小有名气。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婆婆牌”布鞋正逐渐消失。 人物 年近八旬耳聪目明 金堂淮口镇上,记者一打听“做鞋的婆婆”,居民纷纷指路,“住在那边茶铺旁边”,“我都找她做过鞋子,很多人都认识她。” 一个小院子里,一位婆婆正坐在小天井内,灵巧地缝着鞋面。很快,一根线缝完,她又毫不费劲地穿针。看见来人,抬头微笑——这不就是照片中的老人,因做鞋而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唐婆婆!“我眼睛好得很,穿针不成问题。我耳朵也好,听得清清楚楚的。只有牙齿换过两回假牙了,但是我胃口还是好,一顿要吃一大碗红薯稀饭。”唐婆婆只穿有两件毛衣和一件背心,自豪地说身体特好。每逢赶场,她就背起几十双布鞋,走到几百米外的糖市街去卖,也不会感觉到累。 动力 衣食无忧做鞋是兴趣 唐婆婆膝下有三儿两女,虽说儿女孝顺,但她住不惯楼房,所以一个人住在老屋里。“1949年我嫁来这里,就住的这个房子。14年前老伴就走了,我还是住到这儿习惯些。” 两间土坯瓦房,一间作客厅,一间作卧室。客厅里除了冰箱、电视外,堆满了各种布鞋的成品和半成品:方木桌上摆放着已经浆好的鞋底,旁边的背篼里装着已经做好的布鞋,地上放着大包大包的布料,房间里几乎没有空余的空间。唐婆婆是镇上染织厂退休职工,每月还有退休工资,衣食无忧。“我不喜欢打麻将,也不喜欢走动,就喜欢做鞋子。” 品牌 太婆和布鞋老街得“名气” 淮口镇糖市街出名的不仅唐婆婆一人,而是一个“婆婆群”。每逢双号赶场日,10多位老婆婆就会带着亲手缝制的布鞋到街上叫卖。她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已近八旬,最小的也有50多岁。 镇上开杂货铺的钟老板说,“婆婆们大多是周边的农民,她们做的布鞋不湿脚。”没有精致的刺绣,用黑布或花布缝制,因为穿着舒适且价格实惠,“婆婆牌”布鞋备受欢迎。小孩鞋7-8元一双,大人鞋也不过10多元一双。上世纪50年代,糖市街附近就有人在卖布鞋,后来布鞋生意消失过一段时期,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条老街又因为布鞋生意热闹起来,不少外地人还专门过来买布鞋。 婆婆们做布鞋的手艺,都是靠家里老一辈人传授。“以前做鞋都是给娃娃穿,后来老了才开始在镇上卖。”唐婆婆说,到今年她卖布鞋都27年了。 遗憾 工序繁琐做鞋手艺没人学 “现在娃娃大了都不喜欢穿布鞋了,只有最小的曾孙子还穿。”现在提起布鞋,唐婆婆难掩遗憾。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儿女不反对自己做布鞋,但没一个孩子愿意跟她学。“做一双鞋子,至少要十二三天,起码要缝上千针,又卖不到几个钱。” 目前这群做布鞋的婆婆,一年比一年少,最多的时候有30多人,现在只剩10来个人了。“把屋头这些布料做完我也不做了,明年还是准备出去耍一下。”唐婆婆估计,家里的布料,也就还能再做100多双鞋子了…… (责任编辑:绣花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