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不同种类绣花鞋在香港传媒预展上展示。内蒙古赤峰红山区妇人任廷丽手制的绣花鞋,将于新春期间在商场展出。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任廷丽透露,小时也是穿母亲做的鞋,“但我没有(跟母亲)学过,就是天生的。”任廷丽笑覑说。母亲做的绣花鞋让她印象深刻,但她一直忙于读书和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才投入这门工艺。 比米粒还要小的“微型三寸金莲绣花鞋”,不足4毫米长,绿布底,鞋头还绣了朵红花,鞋口位包了边,鞋底也一丝不苟,用了两层布,任廷丽一共做了两对。虽已58岁,但微细工序难不倒任廷丽,她用钳子夹覑只有数平方毫米的布,一针一线缝上,花了多天才完成。任表示,曾有人出价1万元想买一双,但她对鞋子珍而重之,舍不得卖。 一双双袖珍绣花鞋,小如绿豆米粒,记者透过放大镜尚要瞇起眼才能看清,任廷丽却笑称,做这些袖珍鞋,从不画纸样,缝制时也只靠感觉,做完了,才用放大镜看一看有没有瑕疵。两年以来,任廷丽做了四五百对,在她口中“成功的”,却只有三十多对,一双双放在透明盒中,今次全拿来港展览。 任廷丽笑称,袖珍鞋太花工夫,她每天只花2至3小时做,但完成一对要20多小时。她也会做正常大小的猪头鞋和虎头鞋,送给亲友孩子,象征孩子珍贵、虎虎生威。 (责任编辑:绣花鞋) |